‘哀兵必胜’的思想源自《道德经》。《道德经》第69章说: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很多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军实力相当时,哀伤的一方会获得胜利。
这也是很多人对‘哀兵必胜’的理解。然而这种理解却是错误的。
错误的理由
为什么说那种理解是错误的呢?
《道德经》最基本的思想是: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即顺从道就昌盛,悖逆道就灭亡。按照这种思想,对于实力相当的交战双方,顺从道的一方才会赢。怎么可能是哀伤的一方会赢呢?难道哀伤是顺从道吗?显然不是,我们不可能靠悲痛来战胜敌人的。因此,那种理解是错误的。
‘哀兵必胜’的正确理解
对于战争,《道德经》的观点是:战争不是一件好事,要小心谨慎地对待战争。不要凭武力逞强四方,使用武力只是迫不得已。就算战争胜利了,也不要高兴,而是要悲伤,因为战争会死很多人。因此,要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战争。
《道德经》第31章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上将军的职位高于偏将军,而上将军居于右边。对于军事,人们崇尚右边;对于丧事,人们也崇尚右边。这说明要以丧事的仪式来对待军事。
因此,根据《道德经》的观点,军事之道类似于丧事之道。在丧事中人要表现出哀伤,在军事中人也应表现出‘哀伤’。
军事上的‘哀伤’并不是狭义上的哀伤,而是指用兵之道:不乐于用兵,只是迫不得已才用兵;不乐于杀人,只要胜利就好;要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来减少己方人员的丧亡,比如以奇用兵(《道德经》第51章),等等。
因此,‘哀兵必胜’中的‘哀兵’是指符合用兵之道的军队。‘哀兵必胜’的正确理解是:
两军实力相当时,符合用兵之道的一方会获得胜利。而用兵之道类似于丧礼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