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浙江大学的“大本营”。浙江大学在杭州有五个校区,分别是玉泉校区、紫金港校区、华家池校区、西溪校区和之江校区。其中,浙大之江校区毗邻钱塘江畔的六和塔,不仅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还保留了约20余幢历史建筑,曾荣获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奖第二名,被誉为中国大学校园建筑最美校区之一。
它的前身,是中国十三座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中国十三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包括: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沪江大学、华中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这些学校大都建于20世纪初,开启了中国的现代教育改革之风。建国后,这些学校由于其特殊的背景撤销了建制,将其院系进行分拆并入各大学校。
浙大之江校区也不例外,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2年院系调整,之江大学被撤销建制,其建筑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财经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工程学院各系并入浙江大学。
之江大学的前身是于1845年在宁波由基督教北美长老会兴办的崇信义墅(Boy‘s Boarding School,从英文名来看它相当于一所寄宿制小学),后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迁来杭州,1887年改名为育英义塾,1897年称为“育英书院”(Hangchow Presbyterian College)。1907年在之江秦望山修建新校舍,耗时四年,1911年2月正式迁入,因地处钱塘江弯曲处,成“之”字形,改名称之江学堂。1914年又改名为之江大学(英文名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为杭州基督教学院)。
漫步在之江校区,参天的绿树下是厚重的历史建筑,时代的印记随处可见。
校区里有两幢红砖小别墅,分别称为“上红房”和“下红房”。
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 (Warren H. Stuart)曾于1916年秋被推选为之江大学的校长,据说司徒雷登曾到访,并下榻于“下红房”。司徒华林一直担任校长直至1922年。
之江校区的主楼叫做“慎思楼”,建成于1910年,是校内最早建成的教学楼,门口的罗马柱上印刻的是捐助者Severance的名字。
慎思楼台阶下有大片草坪,尽头矗立着一座钟楼,叫做“同怀堂”,是校区内离正门很近的一幢标志性建筑,在它旁边的临江亭可以眺望钱塘江。
在临江亭的另一侧是“情人桥”,在大学校园里鼓励恋爱似乎不多见。
可以说之江校区的整个建筑风格颇为统一,除了灰房和后来新建的曾宪梓楼,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红房子。校区内非常安静,周末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些带着孩子来打卡的游人。
现在浙大之江校区已经从最初的占地面积300亩扩展了一倍至66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万平方米,总建筑40余幢。
现校区院系有光华法学院和人文研究院。2006年,香港光华教育基金会向浙江大学法学院捐资一亿元人民币襄助,2007年,浙江大学法学院改名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并迁至浙江大学之江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