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彝怎么读(每日一字——彝)

时间:2024-08-11 09:45:45

彝[yí],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都像是双手捧着一只鸡头上昂的鸡,似乎是在祭祀奉献神灵。秦篆的字形保留了下面表示两只手捧着的“廾”,但是把上面改成了表示猪头的“彑[jì)]”,以及表示食物的“米”和表示衣物的“糸”,共同组成的形声字。



1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糸部》彝:宗廟常器也。从糸,糸,綦(幂)也。廾,持(之)。米,器中寶也。彑聲,此與爵相似。


《周禮》:「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蟲(蜼)彝、斝彝。以待祼將之禮。」段玉裁注:彝本常器,故引申爲「彝常」。


《大雅》:民之秉彝。《傳》曰:彝,常也。綦,許書所無,當作幂。《周禮》幎人:以疏布巾幎八尊,以畫布巾幎六彝。彝尊必以布覆之,故从糸也。廾,竦手也。「尊」下亦曰:廾以奉之。酒者,米之所成,故从米。彑者,豕之頭,銳而上見也。爵从鬯又而象雀之形,彝从糸米廾而象畫鳥獸之形,其意一也,故云與爵相似。

"

陶彝,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常见的典型陶器。

到了青铜时代,祭祀用饮酒器的形状大都已做成形如鸟雀的“爵”,而“彝”常常是做成有盖的方形容器。但人们习惯上已经把“鼎彝”作为祭祀用礼器的总称了。



彝族,即新石器时代生活在太行山以东,泰山周围至海滨地区的东夷民族。西周之后,他们才被逐步驱赶到了南方,最后被驱赶到了西南地区的大山之中。

文献选读2


1《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晉·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總名。彝、尊、罍这三者都是祭祀用的酒器,以小为尊贵。“彝”,在青铜器礼器中常常是有盖的方形容器,数量很少。“卣”是专门盛放郁鬯香酒用的小型酒器,是行祼礼时用作吸引、呼唤神灵用。“罍”是供大臣们用的大型下等酒器。

2《爾雅·釋詁》:彝......常也。 ......法也。正因为祭祀祖先是不变之常法,而“鼎彝”又是宗庙里常用的礼器,所以“彝”也引申为不变之常法。

3《周禮·春官宗伯》小宗伯之職......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郁人:掌祼器。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實彝而陳之。.....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詔其酌,辨其用與其實。春祠、夏礿,祼用雞彝、鳥彝......秋嘗、冬烝,祼用斝彝、黃彝......凡四時之間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西周时的“小宗伯”,相当于礼部的副职。他需要能辨别祼礼所用盛放郁鬯香酒的六种不同酒器,以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酒器。“郁人”的职责,是在祭祀或招待宾客要行祼礼时,由他负责将郁金香草汁与黑黍酿制的秬鬯酒勾兑好,盛放在相应的酒器中陈设妥当。“司尊彝”的职责,是根据六尊六彝的不同用途,确定它们陈放的位置。他还要告诉执事人,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酒器中斟酌入不同的香酒。春季的祠祭和夏季的礿祭要用鸡彝和鸟彝,秋季的尝祭和冬季的烝祭要用斝彝、黃彝。凡是四季间不定时的祭祀,如追享、朝享,要用虎彝、蜼彝。《詩經·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这里的“彝”,是常理、常法的意思。“民众把握的自然常理,就是喜爱善良美好的品德。”

4《尚書·洪範》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常理)攸敘(所顺)。」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堙(堵塞)洪水,汩(扰乱)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给)『洪範』九疇,彝倫攸斁[败坏]。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这里的“彝”,也是常理、法则的意思。十三年,是指周文王受天命之后的十三年,也是周武王即位后的第四年。


在武王灭商的两年之后,箕子从朝鲜回来拜访周武王,武王向他请教治国安邦的策略。武王说:上帝繁衍了天下的臣民,希望他们能够和谐地居住在一起。但我不知道上帝有哪些能使臣民们所顺从的自然法则?


箕子说:鲧采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扰乱了自然的五行规律,天帝震怒,就没有把“洪范九畴”传授给他,因此使臣民们和睦相处的自然法则遭到了破坏。鲧在流放中死后,大禹继承了治水的事业,天帝就把“洪范九畴”传授给了禹,禹便掌握了使臣民们和睦相处的自然法则。



《史记·宋世家》在引用《尚書·洪範》的「彝倫攸斁」时,写作「常倫所斁」。因此“彝”与“常”这两个字的意思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