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薏米水是“祛湿加速器”?提醒:这3种水才是靠谱“祛湿水”!常喝湿气哗哗排、脾胃也变好

时间:2024-12-24 10:45:34

俗话说得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气重的人,身体常有沉重、肿胀感,人也易困乏、食欲不振,大便、舌苔等也会黏腻不爽。

对于这些情况,饮食上大家可考虑用健脾益气、祛湿的方法来应对。

说到祛湿,很多人会先想到喝薏米水,更有甚者天天喝不停。那么,薏米水祛湿真的那么厉害吗?

薏米水是“祛湿加速器”?

薏米水的确能利水祛湿,帮你把身体里的湿气排出去。像热性体质的人,平时易出汗、烦热、口渴、爱喝凉水、手心脚心也较常人热,直接喝薏米水祛湿,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但若是把薏米水拿给一个寒性体质的人(日常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爱喝温热的水,且舌苔白腻)喝,那可能就祛湿不成,反而把脾胃给伤了。

这是因为,薏米药性偏寒,尤其是生薏米。体质偏寒的人若是长期喝薏米水,其脾功能就容易出现损伤,运化水液的能力自然就大不如前,这就会导致水湿内停,人体内的湿气自然越来越重。因此,偏寒体质的人想要用薏米祛湿,最好选用炒薏米。炒薏米,是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黄色,带有微微焦香味道。所谓“焦香入脾”,经过炒制的薏米与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利,多了一分温涩,健脾的功效变得明显。

总的来说,薏米水祛湿是有条件的,还分体质,生熟也有一定差异,大家一定要辨证使用。接下来,给大家介绍3种靠谱的“祛湿水”,喝走一身湿气,还能把脾胃养好——

3款“祛湿水”换着喝

湿气不扰、全身轻松!

茯苓汤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其味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用药心法》中说道:“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也就是说,茯苓既能利水,又不会伤身体正气,是名副其实的利水消肿要药,适用于各种水肿、小便不利以及痰多的症状。

同时,茯苓还兼具健脾补中的作用,适用于心气不足、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尤其对老年人的失眠、多梦、眩晕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茯苓百搭好用,没有配伍禁忌。无论是寒、热、虚、实诸证,茯苓配合其他中药服用,均可发挥其独特功效。正因为此,茯苓成为医家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有“十药九茯苓”之说。

养生推荐:茯苓祛湿汤(2~3人份)食材: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陈皮5克、瘦肉300克、生姜适量。做法:将茯苓、陈皮洗去表面浮尘,生姜切片备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净,浸泡数小时;瘦肉洗净切大块。再将上述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即可调味食用。功效:此汤具有补脾而不腻、祛湿而不躁、健脾又化湿的作用,平时食欲不振、湿气重的人更该喝。

注意:茯苓有利水之功,尿频、遗尿者,或者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服用;普通人一天的用量也不宜超过15克。

白术茶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气虚则会生“湿”。脾胃好比人体的一台“抽水机”,脾胃功能不好,就没有动力把体内的“水湿”很快抽出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湿阻中焦。湿阻中焦,表现为神疲乏力、消化不良。这时候,我们不妨用白术来健脾胃,以起到祛湿的作用。

白术,性温味苦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素有“健脾益气第一药”的美称。早在东汉时期,白术已被广泛应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含有白术的药方就有近30个。现代常用制剂,如健脾祛湿的参苓白术丸、温中祛寒的附子理中丸,还有补气健脾的千古名方“四君子汤”等等,也经常能看到白术的身影。在平日里,大家可以用白术煲汤或煮茶饮用。煲汤:取白术10克、茯苓30克、山药30克、大枣2枚、猪排骨100克,煲汤饮用。茶饮:取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用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注意:白术性偏温燥,阴虚(常有潮热口干)、实证(高烧、脘腹胀满)的人不宜服用白术。

芡实汤

芡实,又叫“鸡头米”,入脾、肾、胃经,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补中益气、开胃进食、助气培元的作用,享有“水中人参”的美誉。而在祛湿上,芡实补肾又健脾,可谓“祛湿双保险”:一方面,为肾脏运输水湿增加了驱动力;另一方面,促进脾胃健运,让水道更为通调,便于排湿。更为可贵的是,芡实药食两用、性质平和,有着“补而不峻”的优势,就连老人小孩都可以吃。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芡实固涩收敛作用大,较难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大便不畅等不适。因此,全家人一餐用50克芡实即可,并且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吃时细嚼慢咽,方能收到滋养身体的效果。养生推荐:芡实鲫鱼汤做法:鲫鱼1条,去鳞、鳃及内脏,用少许食油在锅内煎至淡黄色;随即与芡实15克、淮山10克同放入炖锅内,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以食盐调味食用。点评:适合于小儿脾胃虚弱、食欲缺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