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科举第三名被称为什么(为何古代科举第三名叫“探花”)

时间:2024-08-27 09:45:48

引言

古代的科举制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公务员,当然具体的内容不一样,只要考中了,基本上都有个"铁饭碗",但科举制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些人甚至考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有考中,只要考中了就可以光耀门楣了,看看范进中举就知道古人中举有多开心了,范进甚至知道自己中举后一度疯癫。

图|古代状元

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末(1905年),这漫长的时期里,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一直都采用科举制,一般来讲,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历朝历代以来能够中前三甲都是令人骄傲的事,足以光耀门楣了,尤其是状元,更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但为什么有人中了探花比状元还要高兴呢?

图|探花匾额

"探花"最初出现在唐朝时,指的并不是科举考试的第三名,而是一种戏称,当时的第三名也叫做"榜眼",和第二名一样,因为状元是第一,第二、三名就好像是状元的左膀右臂,也好像是两只眼睛,所以都称做"榜眼"。

每年的科举考试放榜时期刚好是在春天,正是生机勃勃、万物盛放的好时节,当时的进士们为了庆祝考取功名,会设"杏花宴"共同庆祝,朝廷负责在这些进士中选取两名"探花"郞,采摘杏花献给状元郞,并为状元郎赋诗,而这两名"探花"不一定是第三名,但一定要是这些人当时面貌最英俊的,最初的"探花"指的就是进士中最英俊的人。

图|古代状元

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宋朝时期探花被正式确定为科举考试的第三名,探花也日益受到皇帝的重视,或许是受唐以来的影响,探花不仅在才华上要有过人之处,要与状元、榜眼不分上下,另外还要有颜值,所以中了"探花"的人,因为样貌出众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古代的科举制度不像我们现在的高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有主观客观题之分,在今天,批阅主观题有时都难逃个人刻板主观的影响,何况在古代,皇帝最后阅卷时可能不只是单凭文采,会受字迹、个人喜好等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但不管怎样,前三甲一定是有真材实料的,而且笔试过后,还有殿试,皇帝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性格、才能等等,最后确定谁是状元,谁是探花郞,状元当时是综合实力最强的那一位了,而坊间传闻探花是在这些进士中样貌最为出众的那一人,这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图|古代科考阅卷

毕竟是门面担当,相比其它进士来讲,探花有更多接触皇帝的机会,另外因其英俊的外貌,难免会受到别人关注的目光,常常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毕竟长相英俊漂亮的人更加赏心悦目,与之共事也心情愉悦。

图|古代考中探花

所以说在古代,认为自己颜值和才华都不错的人大多会去试试考取进士,并且还有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探花也很有可能成为驸马的人选,公主到了一定的适婚年龄又无合适的人选时,往往会在状元、榜眼、探花中选择,而探花经常是首要选择,坊间传闻,就算不做驸马,媒婆也常踏破探花门,探花也是皇亲国戚朝廷大臣们争相选择的对象,如果古代也有追星的话,那探花可能是万千少女眼中的超级明星了吧,要才华有才华,要颜值有颜值,要地位有地位。


图古代科考

我们所熟悉的探花和珅,其长相英俊,深受皇帝的喜爱和重用,当然了,不是有颜值就可以中探花,更不是只要长的好看就能受到皇帝的重要,别忘了,探花的才华更为重要,他可是在千万人中考取功名脱颖而出的,其能力不用多说,毕竟古代皇帝选妃还要德才兼备呢。

图|探花和珅剧照

结语

如今,许多人都认为"颜值即正义",常常以貌取人,或者认为颜值比才华更重要,这些思想都是不可取的,只有踏踏实实的努力才比较靠谱。在古代也不是只要相貌出众就可以成为探花郎的,还要看个人才能,以及皇帝的眼缘。

我们都以为古人都想当状元郎,比如电视剧《河东狮吼》中女主人公月红做梦都想她的夫君陈世杰能够去京城考取状元,但是没想到在古人看来,中了探花甚至比中了状元还要开心,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