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读懂《红楼梦》从这十二首判词开始)

时间:2024-11-13 08:16:00

读懂《红楼梦》

首先要读懂“金陵十二钗”的判词

在《红楼梦》第五回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

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

这些判词暗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

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些判词中的深意



薛宝钗林黛玉合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贾元春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乃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宝玉长姐。入宫后,加封为贤德妃。


贾元春是个传统的完美女子,孝顺端庄,大气又有才华。


但后宫女子争宠尤胜战场,子嗣无出无依无靠,这些宫廷生存上的焦虑,无时无刻不压抑在元春身上。连她省亲时想跟父母亲述述天伦之情,父亲贾政却都要用君臣之礼,官方语言回复于她,这让元春更加心酸难过,愈发感觉自己的无依无靠。


她曾在死之前,再三告诫过亲人,不要贪图表面的繁华奢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盛宴必散”。


可惜,贾府的男人们,仍然依仗贾元春的荣耀在末世里花天酒地,奢靡颓废。更无一人,能体会她带给贾府荣耀背后忍悲强笑的凄凉。


贾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史湘云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红楼梦》的读者,大多数是比较喜欢史湘云的。


这个率真活泼的、有几分男儿性格的姑娘,虽不及黛玉和宝钗出场多,但她那醉卧花下的娇憨之态,还有那围炉烧鹿肉大嚼豪饮、联诗时又锦心绣口的英豪气概,都是那么鲜活生动地存留在读者心中。


相比于敏感多疑的黛玉和心机深重的宝钗,湘云的心思单纯多了,她可以说是一个大家所公认的阳光女孩。


湘云在史家日子拮据,内心倍感孤苦,但她从不外露。在命运面前,纵声欢歌的人才能把不幸吓跑。


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不会好的伤,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何必让痛苦牵着鼻子走呢。


妙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的清雅无人能及,就像一首曲子的最高音,直透云霄,犹能徘徊,震颤人的心房。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原也可以将日子过得花团锦簇,只是命运莫测,偏就进了佛门。


她的日常也清雅得很。她喝茶的杯子是绿玉斗,她所用的信纸是粉红色的,她爱收梅花上的雪,还要装在鬼脸青里埋在树下瓮一瓮,她读诗,赏月,品茶的理论一套接一套。


在她心里,她要打造的就是这种冷傲绝尘的范儿,可她偏偏忘记了,她是生活在旖旎多姿、活色生香、各色人等的大观园里,怎么会有人喜欢这种刻意的清高傲然呢?


后来她被贼人掳走,反而“终陷淖泥中”,生死未卜,无不让人心生慨叹,感叹造化弄人,人生如戏啊。


贾迎春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贾惜春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


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王熙凤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宝玉看到的王熙凤判词,画面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写得最好的人物之一。


画面中的冰山象征贾府,贾府的衰落就像冰山融化,使“雌凤”渐渐没了立足之地。王熙凤娘家也败落了。王熙凤娘家也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娘家。王熙凤自从经历了锦衣军前来抄家的大惊吓,后来又得了病,使她的境况越来越差,最终一病不起。


“凡鸟偏从末世来”一句感叹王熙凤“生不逢时”,她展现非凡才干之时,贾府已过了鼎盛时期,她的才干已无法挽回贾府日益衰败的命运。


“都知爱慕此生才”说明谁都承认王熙凤才干出众,旁人如此,王熙凤自己亦然。“爱慕此生才”是第一人称说法,这是王熙凤的自恋心结。


“一从二令三人木”,多数研究文章将这一句解读为贾琏对王熙凤态度变化的三步:第一步对她百依百顺,第二步对她发号施令,第三步欲将她“休”了。“人木”二字合起来就是“休”字。其实,在通行本中并没有贾琏“休妻”的情节


“哭向金陵事更哀”一句指王熙凤死时贾府已经败落了,贾琏“手足无措,叫人传了赖大来,叫他办丧事”,要把王熙凤的棺椁送回金陵安葬,“但是手头不济,诸事拮据,又想起凤姐素日的好处来,更加悲哭不已,又见巧姐哭的死去活来,越发伤心。”


王熙凤一向逞强,最后却死得十分凄凉


巧姐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李纨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一个行走在自己素色时光里的女人,平日里低调从容,不显山不露水。她的世界就像摊开的一袭白宣,无需洇润,一片寂静安然。旁边的花团锦簇也罢,姹紫嫣红也好,都已与她无关。


由于丈夫的过早离世,她失去了花好月圆的浪漫,也失去了一个坚实的靠山,更失去了“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的清新和鲜艳。在大观园里,成了一座活着的贞节牌坊。


秦可卿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宝玉看到的这幅画面上,画着一座高楼大厦,有一个美人悬梁自缢——秦可卿最后是在宁国府天香楼上吊死的。


“情天情海幻情身”,指秦可卿身上除了“美丽灵巧,善解人意”的一面,还有太过“多情”的一面


“情既相逢必主淫”,秦可卿过于“多情”,宝玉也是“情种”。两人相遇,必生爱慕之情。


秦可卿本就生得袅娜纤巧,又兼行事温柔和平,连贾母都认为其乃众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就免不了忧虑过甚,秦可卿就是想太多。


秦可卿的离世是心病,积压在心底的事情太多,最终压垮了这个人。